18年前,斯柯達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彼時,因為擁有大眾基因,斯柯達在中國迅速拓展市場,也成了繼大眾和奧迪之后,大眾集團又一個賺錢的品牌。
不過斯柯達是‘成也大眾,敗也大眾’,因背靠大眾,得以迅速在中國市場立足,又因始終活在大眾的陰影下,或有退出中國市場的可能。
近日有外媒報道,斯柯達將不會在中國銷售下一代柯迪亞克車型。
隨后,在新款柯迪亞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斯柯達首席執(zhí)行官Klaus Zellmer證實了這一報道,但并未透露該品牌是否將離開中國市場。Klaus Zellme表示:“我們正在與中國的合資伙伴討論,試圖確定未來?,F(xiàn)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工作還在進行中?!?/p>
了解上汽大眾斯柯達發(fā)展史的可知,柯迪亞克是其近幾年在華主銷產品之一。而全新一代柯迪亞克的缺席,似乎已經預示著中國市場在斯柯達全球布局中并沒有那么重要了。
退出中國,非空穴來風
事實上,每隔一段時間,業(yè)內就會有斯柯達即將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言。
2021年,有消息稱,斯柯達已經解散在華營銷團隊,后續(xù)研發(fā)團隊也將解散。當時,上汽大眾內部人士辟謠,“這是假新聞”。
然而不過一年,2022年12月,有外媒援引Klaus Zellmer的話稱,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捷克汽車制造商斯柯達汽車正在考慮退出中國,并將在明年做出最終決定。
“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我們將與合資伙伴一起考慮要如何進行下去”Klaus Zellmer表示,“如果我們想集中精力,那就要評估各方面業(yè)務,然后做出決定?!?/p>
彼時,斯柯達中國有關負責人對此消息進行了回應,表示尚未就調整戰(zhàn)略的必要性做出任何決定,并會繼續(xù)與上汽大眾保持建設性和持續(xù)性的對話與交流。該負責人還提到,將審視在中國市場電動化轉型背景下如何實現(xiàn)最佳地位。
隨后,大眾中國董事長兼CEO貝瑞德也表示,大眾集團對各個品牌在全球所有市場的表現(xiàn)以及策略都在持續(xù)不斷地作出評估,也包括斯柯達未來在中國的發(fā)展。評估仍然在進行之中,尚未作出任何最終決定。
顯而易見,當時的斯柯達已經到了退出中國市場的岔路口。
選擇進口車業(yè)務或許是斯柯達的另一種曲線救國的方式。更早之前,業(yè)內就有傳言稱,斯柯達的國產車業(yè)務可能會終止。Klaus Zellmer也曾表示,斯柯達未來可能只在中國進口汽車,而不再生產汽車。
不過這一方式或將面臨更大的困難。目前,斯柯達在國內的產品包含明銳、速派、柯珞克、柯迪亞克等車型,平均售價僅在十幾萬元左右。換言之,同級中較低的售價,是斯柯達目前還能維持市場現(xiàn)狀的一個關鍵原因,如果采取進口方式,低價優(yōu)惠大概率也將不復存在。
事實上,這一方式已有車企實施。例如,Stellantis集團旗下的Jeep品牌和DS品牌都采用了結束國產、只銷售進口汽車的方式,但從實際表現(xiàn)上看,基本上可以視作是放棄中國市場了。
斯柯達在華已無退路
斯柯達入華已歷經18載。
2005年,上海大眾(后更名為上汽大眾)與斯柯達簽約,協(xié)議規(guī)定,斯柯達品牌旗下三大產品系列將被全線引入中國。
初入中國市場的斯柯達進展相當順利。背靠大眾集團,斯柯達相繼推出了明銳、晶銳、速派等多款車型,且都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成績。2010年,斯柯達在華市場規(guī)模就突破了18萬輛,中國成為斯柯達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2013年,斯柯達更是實現(xiàn)了第100萬輛轎車的下線,成為中國汽車市場上,用最短時間達成這一目標的歐系品牌。
2016年-2018年,斯柯達迎來高光時刻,在中國市場連續(xù)三年銷量突破30萬輛。
彼時的斯柯達高層已經在憧憬著50萬輛的年銷量業(yè)績。然而好景不長,從2019年開始,斯柯達在華市場開始走下坡路,年銷量下跌17.3%,僅有28.2萬輛。2020年,年銷量繼續(xù)下行至17.3萬輛。
為了挽救頹勢,斯柯達開始大換血。2021年3月,司徒愷(Tim Steiskal)接替安瑞格(Christoph Aringer),出任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斯柯達品牌營銷事業(yè)執(zhí)行總監(jiān)一職,負責管理斯柯達品牌在中國的市場、銷售及售后工作。
同年7月,原斯柯達中國負責人韓盛被調任德國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集團總部,擔任大眾品牌企業(yè)戰(zhàn)略部門的領導職務,其原有職務由岳斯譚接任,后者直接向當時的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匯報。
與前兩任沒有在華經歷不同的是,岳斯譚有著豐富的在華工作經驗,其在南北大眾都曾擔任過管理崗位。當時在業(yè)內看來,這樣的履歷或許能為在華遭遇銷量困境的斯柯達,帶來一定的幫助。
然而事與愿違,2021年至2022年,斯柯達的銷量分別為7.12萬輛、4.46萬輛。最新上險數顯示,今年前8個月斯柯達上險數只有1.5萬輛。這一銷量甚至不及大眾在華熱門車型的單月銷量。
成也大眾,敗也大眾
從背靠大眾,到被大眾“背刺”,斯柯達成了大眾在華競爭的犧牲品。
“懂大眾的都買斯柯達了”,這是斯柯達4S店經常打出的招牌,意思就是,斯柯達的產品和大眾的產品一樣,價格上卻比大眾更便宜。
當時有不少人都把斯柯達當成大眾的平替,這也是斯柯達入華后銷量節(jié)節(jié)攀升的重要原因。
不過,在2019年,一汽大眾看到上汽大眾憑借斯柯達搶占大量市場后,其遂將在中國市場名聲在外的捷達獨立為子品牌,號稱大眾集團“全球的第13個子品牌”。
“廉價大眾”這個標簽不再是斯柯達的專屬,這讓斯柯達的地位非常尷尬。
大眾集團銷售負責人Christian Dahlheim曾對外表示:“斯柯達在中國陷入了困境,捷達品牌對斯柯達造成了一定的擠壓,這并不是什么秘密。”
事實上,2014年,時任斯柯達董事會主席的范安德表示,斯柯達品牌應該有自己的獨立銷售公司,這樣可以統(tǒng)一管理斯柯達在華品牌定位、產品序列以及價值觀體現(xiàn)等。
同時,他也設定了一個門檻:當斯柯達在華年銷量達到50萬輛時,便可以考慮成立一個獨立的銷售公司。
不過結果也已經明了,獨立品牌的愿景被捷達捷足先登,更是攪亂了斯柯達的銷量計劃。
另一方面,在上汽大眾內部,斯柯達也已不是其香餑餑。起初大眾將最新車型優(yōu)先供給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只能用落后產品,這也是上汽大眾起初大力發(fā)展斯柯達的原因之一。不過后來,大眾集團逐漸將資源向上汽大眾傾斜,新車投入力度加大。有了現(xiàn)成的資源,上汽大眾自然不愿意再在斯柯達上投入過多的精力。
縱觀斯柯達的產品,不難發(fā)現(xiàn),斯柯達自身產品相對于大眾系更新緩慢,車型布局老舊,已被競品趕超。
隨著汽車整體市場的遇冷,大眾的降價求生存更是給了斯柯達致命一擊。
以斯柯達中型SUV柯迪亞克為例,目前柯迪亞克的售價為19.19萬元起,有3萬元的優(yōu)惠,而同為中型SUV的上汽大眾途觀L,售價為19.98萬元起,有4萬元的優(yōu)惠。相較之下,途觀L的售價更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柯迪亞克9月銷量僅有一百余輛,而途觀L銷量則高達17262輛。
如果說,大眾的“背刺”致使斯柯達當下在中國市場節(jié)節(jié)敗退,那么新能源領域的空白,則讓人看不到斯柯達的未來。
與大眾全力發(fā)展新能源不同的是,斯柯達在華市場不僅沒有一款純電車,甚至也沒有混動車。
在2022年度財報會上,斯柯達官方表示,到2030年,純電動車型在歐洲市場銷量比例將提升至70%以上,為此斯柯達計劃在2027年之前投資56億歐元用于電動化、投資7億歐元用于數字化。然而,斯柯達官方并未提及中國市場的發(fā)展規(guī)劃。
或轉移至印度及東盟市場
隨著在中國市場遭遇滑鐵盧,斯柯達正在將重心轉移至印度、越南等國家。
2019年以來,斯柯達一直負責大眾集團在印度市場的業(yè)務,2022年,斯柯達在印度的汽車交付量較2021年增長了128%,印度市場更是一躍成為斯柯達的第三大單一市場。
去年年底,Klaus Zellmer接受外媒采訪時就著重強調,斯柯達目前更關注印度市場。此外,斯柯達還將在印度市場推出純電動Enyaq系列車型。
在今年3月舉行的財報發(fā)布會上,斯柯達官方明確表示印度已成為斯柯達推進國際化戰(zhàn)略的重要市場。斯柯達官方表示,公司正在推進印度2.0項目,即將印度打造成為斯柯達產品的出口樞紐,出口地區(qū)包括中東和東盟地區(qū)等。
與此同時,斯柯達認為東盟市場前景廣闊,而越南將成為進入東盟市場的門戶。
今年9月,斯柯達汽車正式進軍越南市場。斯柯達汽車預計,到2030年,其在越南的經銷商網絡將迅速擴大到30家合作伙伴,年銷量可能將超過4萬輛。前期,該公司將從歐洲進口Karoq和Kodiaq等首批車型,并計劃于明年開始在當地進行CKD生產。隨后,Superb和Octavia也將進入當地市場。
Klaus Zellmer 表示,通過負責大眾汽車集團量產品牌在東盟市場的發(fā)展,將擴展斯柯達的國際業(yè)務。斯柯達對東盟地區(qū)有著清晰的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長遠的愿景:斯柯達要利用這些市場的巨大增長潛力,使集團量產品牌取得超過5%的市場份額。
斯柯達官方還指出,越南已經成為東南亞第四大汽車市場,而越南的千人汽車保有量僅有38輛,因此,斯柯達認為當地汽車市場的潛力巨大。而斯柯達未來還計劃將當地工廠生產(組裝)的車型出口到整個東盟地區(qū)。
隨著斯柯達國際市場的戰(zhàn)略重心逐漸轉向印度、越南等東盟市場,而在中國市場,斯柯達幾乎未有新的布局,這其中的原因也不得不讓人深思。(蓋世汽車 馬振旗)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