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新一輪旅游熱潮中,在復蘇的文化消費里,劇場表演正在成為青年人打開一座城市和其文化生活的“導賞員”。
當手端咖啡看戲曲,成為年輕人生活方式的新潮流,江蘇的老街巷、老建筑如何被激活?都市樓宇的新空間里又有哪些春天里新故事在上演?
手端咖啡看戲曲,年輕人的新潮流
3月31日,舞臺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在南京紫麓·雨花夢想劇場上演。這是一群非專業(yè)的素人演員帶來的演出。臺上“朱麗葉的阿姨”謝幕完,她的扮演者——90后姑娘杜夏瑩抑制不住地激動。
杜夏瑩在南京一家星級酒店擔任經理助理,是時下流行的追劇青年。她甚至會穿越大半個中國,只為一部戲。而如今她的朋友圈充實了很多通過看戲結識的小伙伴,自己這次登臺首秀,熱愛戲劇的閨蜜宋如玉還特地從杭州趕來南京捧場。
在我們的身邊,像杜夏瑩、宋如玉一樣的“混搭青年”并不少見,他們一邊談論著ChatGPT,活在潮流中,一邊卻對古老文化情有獨鐘,沉迷在“最美中國戲”間。
王忠寶就是其中的一位??靠Х取袄m(xù)命”,是這個年輕人的自嘲,而說到最近一兩個月內看了哪些演出,小伙子如數家珍?!霸拕 栋雮€愛情》、音樂劇《這里冬天不下雪》、舞劇《伯牙絕弦》、越劇《梁?!贰ⅰ敦惗喾医豁憳贰斃寺龅浆F代三重奏》……”
“以前我也是年輕氣盛,伯父讓我跟著他看電視上的京劇,我的性子就漸漸慢下來。后來發(fā)現好朋友高博竟然在江蘇省昆劇院樂隊工作,常去省昆看他,就‘入坑’了?!蓖踔覍毾仁窃谝曨l里看了省昆孔愛萍、錢振榮等老師的演出,后來現場親眼見到演員本人,就徹底被昆曲所吸引,“主要是能學到傳統文化,包括詩詞歌賦、傳統舞蹈,還有音樂、服飾之美。畢竟,戲曲對觀眾的文化素養(yǎng)有著不一般的熏陶作用?!?/p>
不僅如此,他還是博物館里的“??汀?#xff0c;尤其對瓷器、玉器頗有研究。“每個藝術形式都有不同的營養(yǎng),看戲曲,練習書畫,鑒賞古玩都有相通的地方,當你更多地了解傳統文化后,自然就會從中獲得欣賞美的能力。比如舞劇,它是用舞蹈動作表現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和故事情節(jié),比起戲曲可能更難,畢竟沒有臺詞,只能靠肢體語言準確傳達給觀眾。比如音樂會,民樂和西洋樂也各有所長,不少曲調悠揚的民樂很好聽,但論起烘托氣氛,我認為交響樂更勝一籌……”談起藝術,王忠寶儼然一副專家的模樣。
老茶館、博物館、近現代老建筑……一批充滿溫度和活力的老建筑里,新潮流在涌動。
“總要來趟南京吧”,最近親戚家的孩子順著潮流從老家衡水到南京來玩,已經退休的大學教授陳向群夫婦熱情地充當起了導游?!笆芯婚g盡染六朝煙水氣,布衣將相合書千古大文章”,來到老門東,“藏”于深巷中的一座兩進小馬頭墻院落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原來這里還有個越劇博物館!”陳教授一行步入其中,發(fā)現一進門便是展廳,二進門是天井式小院。展出的有戲服、道具、生活用品,以及當年演出的劇本手稿等,其中不少都是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等老一輩越劇藝術家使用過的。博物館不大,但他卻發(fā)現,步入其中的很多是年輕人,雖然駐足時間不長,但是從他們拍照、看文字介紹,以及端詳展品的細節(jié)等看得出來,這里也是年輕人會“追”的風景之一。
這樣的發(fā)現讓陳向群覺得頗有意思。過去,高校也有傳統戲曲“進”去,但那時候感興趣的大學生并不多,他記得有一次演出,偌大的現場就坐了不到1/4的學生,讓負責組織工作的他覺得頗為尷尬。
“手端咖啡看戲曲”,是陳向群給當代年輕人的畫像。并不是他們真的要帶著咖啡進劇場,而是對他們身上體現出的新的文化符號和形象的描摹:既“新”,又“舊”,融入世界的潮流,又印刻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青春。
排隊兩小時,只為過把老式生活癮
“小姑娘過來聽書,這在我們過去是不能想象的?!睋P州評話“王派水滸”第五代傳人馬偉笑著說。
揚州評話是曲藝的一個類別,俗稱“說書”。地處長江、運河交匯口的揚州,在唐代已是對外貿易的港口城市,明清為兩淮鹽運集散地,交通的便捷、經濟的繁榮,也掀起一層層“文化波浪”。其中,以揚州方言徒口講說表演為特征的揚州評話風光一時。在《揚州畫舫錄》記載的清代生活里,“各門街巷皆有之”的說書載體——書場,極有存在感。
馬偉很多年前跑碼頭的時候,也遇到過許許多多老聽眾。一到下午兩點鐘,他們就慢慢地往書場去。坐下來,喝杯茶,盡管當天下午先生要說的故事,他們中的很多人早已爛熟于心,熟到今天這個書說錯了,甚至說慢了還是快了的細微差別,都能聽得出來。
“既然知道,他干嘛還要來呢?因為這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瘪R偉介紹,在過去的揚州,聽書不是休閑娛樂,而是就像“早上皮包水(吃早茶),晚上水包皮(泡澡)”一樣,是一種生活方式。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娛樂方式的多元,愿意掏錢去書場的人越來越少。職業(yè)書場沒了,觀眾斷層怎么辦?以文化惠民為目的的“公益書場”,也在默默保護著書場藝術形式的傳承。
“但是你突然發(fā)現,觀眾不用買票之后,他們對藝人的表演也沒有了要求,更多的是理解,是鼓勵,是愛護,是捧場……”另外,馬偉也發(fā)現,來公益書場基本都是社區(qū)里的老人,很少有年輕的面孔。
文旅融合之后,特別是疫情過后的這一個春天,煙花三月下揚州,一個不得不重視的新趨勢出現了?!拔覀儼l(fā)現,現在很多旅游者來到一個城市,除了看美景、品美食之外,他們對探索當地文化也有著非常強烈的需求。”
馬偉在自己的抖音賬號@小馬抖趣,介紹的東關街長樂客棧里的芍藥園子書場就是年輕游客鐘愛的打卡地之一。“喝著揚州茶,聽著揚州話,在揚州鹽商的宅邸當中,感受揚州文化,果真‘呱呱叫’!”有網友留言。
“芍藥園子”的粉絲畫像也顯示,在這里聽書的觀眾人群已經悄然發(fā)生了改變,六成以上為女性,年輕人達90%以上,“芍藥花園每天演出達到了七八場以上,且每一場都是滿的,他們都是自愿走進來的,沒有一張門票是送的,沒有一次演出是免費的?!瘪R偉說。
從揚州到蘇州,小橋流水,書場茶館,串起的江南人文歷史,正在讓劇場像磁場一樣,緊緊“吸”住年輕人的心。
“一條平江路,半座姑蘇城”。近年來,這條歷史老街的出圈卻和蘇州評彈有關。蘇州專業(yè)評彈院團演員吳亮瑩,2011年在張藝謀的電影《金陵十三釵》中配唱了一段《秦淮景》,被更多人熟知。幾年前,她和伙伴們一起創(chuàng)業(yè),在平江路上開了一家名為“琵琶語”的評彈茶館。“青磚伴瓦漆,白馬踏新泥,山花蕉葉暮色叢染紅巾……”一首吳語版的《聲聲慢》在B站走紅之后,很多外地年輕人拖著行李慕名前去,“評彈,蘇州頂級的非遺,來蘇州不聽評彈等于沒有來啊!”
評彈茶館規(guī)定,今天去只能買明天的票,很多游客提前三個小時就來排隊,還因此催生了和網紅奶茶店一樣的代排隊服務,讓很多不知道的人驚詫:“傳統戲曲原來這么熱!”當然也有排兩個小時都買不到心儀時間和座位的小伙伴,他們就去平江路的其他店面,大概也有七八個選擇,也有意外驚喜:“閑雅苑的許文龍老師,原來就是電視劇《當家主母》里面出鏡表演評彈的堂會先生!”
因為旺盛的需求,今年3月31日,“琵琶語”又在不遠處開了一家新店。原本就只有短短不到兩公里的平江路,彌漫的蘇式生活范越發(fā)熱鬧。
“《聲聲慢》雖然是流行歌曲,但是用吳語演唱之后,把江南水鄉(xiāng)的清韻與絲弦唱詞,一起刻進了蘇州的骨髓里,我認為吳亮瑩在選曲上非常聰明。此外,過硬的業(yè)務能力,加上抖音、B站等新媒體的傳播,讓她迅速‘出圈’?!痹谔K州工作近20年,因為文化記者的身份,姜鋒對傳統復興的洞察信手拈來。
比如,今年2月,青春版《牡丹亭》時隔19年重返蘇大,當天的演出座無虛席。今昔對比,昆曲觀眾的平均年齡已悄然下降了30歲。
再比如,之前蘇州打造了一部滑稽戲,請來幾位上海老藝人出演。有人給劇團提意見:“你說上海話,觀眾只能是老蘇州人,新蘇州人聽不大懂,能不能換普通話?”劇團說:“這個戲的特色就必須是用上海話來說,換普通話沒法演。”而讓人沒想到的是,他們在蘇州一下子演了七八場,不少新蘇州人還帶著自己的小孩來到現場。
在姜鋒看來,消費觀念的轉變,和社會發(fā)展、政府多年的精心培育有關,也是觀眾文化層次躍升的直接體現?!袄弦惠吶丝赡芎芏嘀蛔x到小學、中學,而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是大學生,低層次的消費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尤其是在創(chuàng)新之城蘇州,那些能夠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產品,變得流行起來?!?/p>
藏身于樓宇的小劇場,閃爍著城市的夢想和星光
靠著一間電影院的“吸引力”,一個商場、一個片區(qū)就盤活了。過去的十幾年來,這樣的案例在很多城市上演過。
但是對焦長三角地區(qū)后不難發(fā)現,當文化消費成為拉動內需的新引擎,新的增長點正在形成。
其中位于上海九江路的亞洲大廈的變身讓人尤為驚嘆。幾年前,它還是一座寫字樓,如今它容納了16個演藝新空間,變成一條垂直生長的戲劇街區(qū),全年演出可達2418場,成為目前上海乃至全國演出密度最高的場所。人流量最大的時候,一晚上有近2000人涌入這里看戲。有人說,它像紐約的百老匯?!栋⒉_尼亞》《宇宙大明星》等沉浸式音樂劇都已在此上演數百場之多。
戲劇新空間,正在讓普通的城市樓宇閃爍著夢想和溫度。
得益于頂層設計的科學合理,江蘇小劇場建設得力。目前江蘇已建成各類小劇場1156個,總座席數約25萬個,文旅部還專門向全國推廣江蘇小劇場建設經驗做法。就南京而言,已經擁有各類小劇場107個,在街頭巷尾,交通也便利,遛個彎就到了。江蘇省城鄉(xiāng)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崔曙平表示,在城市規(guī)劃中雖然沒有對小劇場等文化設施配置的硬性要求和規(guī)定,但全球眾多知名藝術之都如巴黎、柏林、倫敦、維也納、羅馬、米蘭、紐約等地,都有諸多小劇院散落在城市一隅。事實證明,這些小劇院不僅成為了城市文化特色和城市魅力的重要構成,更融入了當地市民的文化生活,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看來,所謂時尚并不是說它有多么潮流,或都走在時代前端,它就是每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比如我爸媽那個年代,他們覺得看電影很時尚,而現在我覺得戲劇就很時尚。雖然舞臺上演的很多都是幾百年前的內容,但并不影響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千年不變的人性,你在生活中體會不到的東西,戲劇可以告訴你真相?!倍畔默撜f。
從小就愛好文藝的杜夏瑩上大學后就開始了一發(fā)不可收拾的追劇之旅,話劇、音樂劇、舞劇,只要有她看上的演出,便毫不猶豫地買票去看。北京、上海、廣州,無論演出地距離她有多遠,也都會義無反顧踏上旅途?!澳昵皠側ド虾?戳艘魳穭 冻聊恼嫦唷泛汀段kU游戲》,上海亞洲大廈的沉浸式小劇場音樂劇我也早就把各種卡司陣容刷了個遍。4月1日開始,每天晚上都在劇場度過,南京最近的演出特別多,各種小劇場、戲劇節(jié),實在是太開心了?!?/p>
南京瞻園小劇場,是目前唯一一座設在園林中的劇場。從4月11日起,深受游客歡迎的《金陵尋夢·夜瞻園》演出,從往日的僅周末演出模式,實行除周一閉館日之外的每天常態(tài)化演出,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種種現象和數據勾勒出Z世代年輕人更愿意為文化買單的消費習慣和心理。南京師范大學跨界融合創(chuàng)意創(chuàng)作院執(zhí)行院長張鵬認為,讓更多市民能夠沉下心抽空看場劇,繼而能夠耐下心多看幾場劇,這種文化由內而外的張力,可以讓城市文化更有深度,讓市民精神更有活力。
“年輕人為了一個非遺演出,專門趕到一個地方去,并成為一種潮流,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我們現在是不是站在一個改變的風口上邊或者轉折點上,還得再觀察觀察?!钡邱R偉已經看到的是,年輕觀眾“回來”了,他們在大眾點評、小紅書上對演出的評價,正在反過來推動傳統戲曲的改變。
比方說,過去說書人進入故事后,他們自己也就變成了故事的一部分。而現在,在說故事的時候,他們有時還需要跳出來,用普通話解釋給觀眾聽,觀演關系一下子從過去的點對點,變成三個點。
在馬偉看來,文化工作者需要“明時代之變,知觀眾之需,走改革之路”,把傳統文化用時代的語言、時代的節(jié)奏、時代的角度呈現出來,才能真正留住“手端咖啡看戲曲”的年輕人。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