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nèi)首部系統(tǒng)研究“可以”與“應該”的人文社會科學著作《可以與應該》與讀者見面了。這本20余萬字的圖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黨委常委、中國職工電化教育中心主任、中國職工音像出版社社長郭孝實多年來觀察社會,用哲學思考人生的智慧結(jié)晶。全書內(nèi)容豐富、博古通今、啟發(fā)智慧,從人文、自然、思辨多視角思考人性、工作、生活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
《可以與應該》全書包括五個部分,分別是:《概述》《“可以”的解讀》《“應該”的解讀》《“可以”與“應該”的關系》《“可以”與“應該”的哲思》。
作者郭孝實勤于社會觀察,發(fā)現(xiàn)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由于利害關系的存在,人們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沖突。小到個人之間的恩怨情仇,大到國家之間的毀滅性戰(zhàn)爭,都給人的內(nèi)心帶來諸多困擾,作者由此持續(xù)深入人類個體的日常選擇命題,探究“可以和應該”在解決矛盾沖突中的重要性,通過46篇短文,深刻解讀了“可以不等于應該”“習慣不等于應該”“可以不等于愿意”之間的辯證關系,剖析“人總想得到更多”的行為,教導人們“可以”的事情努力去爭取,“應該”的事情不用猶豫、糾結(jié),竭力去完成,為大家提供了能夠得到更多“可以”和“應該”的路徑。
作者郭孝實,武漢大學法學博士,中央黨校政治學博士后,高級職業(yè)指導師?,F(xiàn)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黨委常委、中國職工電化教育中心主任、中國職工音像出版社社長。2018年6月,其創(chuàng)作的散文《父親的哲學》榮獲第八屆冰心散文獎。
《可以與應該》主題摘選
作者郭孝實在《可以與應該》著作座談會進行新書介紹
1.矛盾沖突的根源
矛盾沖突,要么是源于欲望的無止境與資源的有限性的矛盾,要么是源于對可以與應該的不同認知。
人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和多變性,同時又有無休止的欲望。這些特點是導致矛盾沖突產(chǎn)生的內(nèi)在原因。矛盾沖突產(chǎn)生的一個客觀因素在于,社會所能滿足各類人欲望的資源是有限的,僧多粥少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社會資源,資源永遠處于稀缺的狀態(tài),這就必然會導致矛盾沖突,永遠無法避免和徹底消除。
——《可以與應該﹒概述﹒矛盾沖突的根源》
2.什么是可以
法律條文中的“可以”是一種授權(quán)性的規(guī)范。這種規(guī)范的特點是法律賦予公民、法人或國家機關以某種權(quán)利,實施與否由有關者自己決定。某種行為法律規(guī)定可以為,也就同時允許可以不為。這要由被授權(quán)者根據(jù)不同的情況而定。就是你有權(quán)選擇是否這樣做?!翱梢浴弊瞿呈虏⒉灰馕吨惚仨氉瞿呈?#xff0c;只是說你具備了做某事的權(quán)力,使其成為你的一種選擇。
——《可以與應該﹒“可以”的解讀﹒話說可以》
3.什么是應該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必須”與“應該”的概率遠遠大于“愿意”和“可以”。如果世界只有“愿意”與“可以”,或許當下感覺很自由、很美好,但結(jié)果很大可能是走向社會無序,最終擠壓掉自由和可以的空間。聰明的人學會了先建立規(guī)則來維護秩序,形成一系列規(guī)范約束人的各種行為。這些規(guī)范就像“籠子”一樣,區(qū)隔出了明確的邊界。邊界就像高壓紅線,如果逾越,就有可能付出巨大代價。
——《可以與應該﹒“應該”的解讀﹒話說應該》
4.可以不等于應該
可以是可以,應該是應該。可以的事情做多了,會不自覺地被當成應該。時間久了,人們不免會忽視事情本身到底是應該還是可以。
可以不等于應該,可以沒必要成為應該。那些有余力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不存在被任何力量綁架而承擔無休止無限度幫助他人的義務。對那些自己可以做而不做,卻對他人的無私幫助產(chǎn)生依賴的人,一定要學會拒絕。實在想幫,就幫助對方完善人格。
——《可以與應該﹒“可以”與“應該”的關系﹒可以不等于應該》
5.習慣不等于應該
一種行為反復多次便成了習慣。一旦成為習慣,人們關注的是習慣是否延續(xù),而忽略了習慣本身是否合理或合法,到底是可以還是應該。
人們總是非常適應存在的某種習慣。一種習慣維持的時間越久,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就越固化,甚至會忘了習慣本身是什么?,F(xiàn)實中有很多人將“可以”“習慣”和“應該”混淆,把可以當成理所當然,甚至所求更多,其本質(zhì)是以“我弱我有理”掩蓋自己自私和貪婪的心理。
——《可以與應該﹒“可以”與“應該”的關系﹒習慣不等于應該》
6.可以不等于愿意
可以的事情很多,但愿意的東西很少。對愿意的人來說,是不是可以、是不是應該,有時候變得并不重要。
可以是一種資源,是一種實力,或許是金錢,或許是權(quán)力,甚至可能是簡單的態(tài)度和語言。愿意是一種心理行為,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選擇。以愿意為前提的可以,才是真正的促成行動的可以。在生活和職場中,很多人容易對他人的“可以”進行“客觀”的評判,卻往往忽略他人內(nèi)心是否“愿意”。
愿意既有自主性,又有選擇性。在具備可以的條件下,是否愿意的決策過程也是思考解決“憑什么”的過程。僅有可以的條件,達不成愿意,就會有滿意的結(jié)果出現(xiàn)。反之,只有愿意,沒有可以的條件,就會形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
——《可以與應該﹒“可以”與“應該”的哲思﹒可以不等于愿意》
7.準確認知可以與應該的益處
準確認知可以與應該,正確把握可以和應該的關系,最直接的益處是避免角色越位、缺位和錯位。角色越位是指超越行為主體的角色權(quán)限;角色缺位是指行為主體不能落實或沒有做好其所應承擔的角色義務;角色錯位是指行為主體履行了其他角色的職責。行為主體只有準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再根據(jù)所處的環(huán)境和遇到的具體情況,才能進一步明確哪些不該做,哪些應該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只有明確了可以與應該的邊界以后,行動才可能符合正確的價值取向,符合社會和他人的期待。
——《可以與應該﹒“可以”與“應該”的關系﹒準確認知可以與應該的益處》
8.教育辨識可以與應該
教育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也是每個人的終身命題。人的一生既在教育他人也在教育自己。教育的最高追求是讓被教育者知道什么是“可以”,什么是“應該”,還能讓被教育者懂得為什么是可以和為什么是應該,直至培養(yǎng)打破可以與應該的創(chuàng)新精神。
——《可以與應該﹒“可以”與“應該”的關系﹒教育旨在辨識可以與應該》
9.可以與應該認知錯位的危害
社會就是一座房,應該是一堵墻,可以是一扇門或一扇窗。分不清哪邊是墻、哪邊有門,要么根本進不去,要么待在里面出不來。
作為行為的主體,人對任何事情都會進行“可以為”和“應當為”的認知判斷?;煜梢院蛻摪▋煞N情況,一種是錯把可以當應該,一種是錯把應該當可以。認知錯位對自己、對他人、對事業(yè)都有不小的危害。錯把別人的可以當成應該,就不懂得感恩。如果把他人給予的恩惠或?qū)捜菀暈榭梢远菓?#xff0c;往往會充滿感激之情。但如果主體將可以視為應該,一旦發(fā)生不如意的變化,就會不適應。
——《可以與應該﹒“可以”與“應該”的哲思﹒可以與應該認知錯位的危害》
專家觀點擷英
《可以與應該》將哲學、法律、道德、經(jīng)濟等學科原理融進“日用而不知”的人生智慧里進行通俗化解讀,多位專家學者對此予以高度評價。
程天權(quán):用哲學做好人生選擇
(中國教育后勤協(xié)會會長、原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世界上所有的矛盾就是欲望和能滿足欲望的物質(zhì)之間的矛盾。對大多數(shù)人來講,“可以”與“應該”是一個重要的、需要我們認真加以思索和區(qū)分的問題,是幫助處理各種矛盾和復雜關系行為的選擇。你的人生成功與否,做事成功與否,都跟這個選擇密不可分。“可以”與“應該”是一個哲學體系,蘊藏許多基本規(guī)律。作者從小事講起,從哲學、情感和道德層面講起,把許多看似平常的現(xiàn)象上升到一般規(guī)律性的情況并進行總結(jié)。
黃太云:從法律角度看“可以”與“應該”
(原中央政法委法學所所長、中央司法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
“可以”與“應該”在法律條文中代表法律義務和法律權(quán)利?!皯摗本褪恰氨仨殹?#xff0c;它更多使用在法律規(guī)范義務性實踐中?!翱梢浴眲t代表法律權(quán)利,是授權(quán)性規(guī)定。在法治社會,公民掌握“可以”與“應該”,對于了解和履行權(quán)利義務,明辨是非,養(yǎng)成法治意識、形成法治思維、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現(xiàn)實意義。
王杰:“可以”與“應該”是德法并重
(央視百家講壇特別節(jié)目《平“語”近人》思想解讀、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
社會需要德法并重,德主法輔,即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內(nèi)心自覺與外在約束并舉。最高的道德境界是把外在約束內(nèi)化為自我行為、社會責任和價值觀。從道德領域談“可以”與“應該”,是用兩個詞思考道德人生的重大哲學問題,為每個人做好價值選擇,不逾規(guī)、守底線提供了金玉良言。
胡敏:在經(jīng)濟學中看“可以”與“應該”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副社長)
“可以”與“應該”這種價值觀的選擇和辯證關系可以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來理解。微觀經(jīng)濟學中的生產(chǎn)可能性曲線,在生產(chǎn)元素發(fā)揮最大效率時不斷拓展邊界,獲得收益最大化。但是,由于社會環(huán)境不同、個體差異等,個體在拓展生產(chǎn)要素邊界時常產(chǎn)生沖突,即基于資源稀缺有限性帶來的矛盾沖突?!翱梢浴迸c“應該”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闡釋了價值選擇和生產(chǎn)要素優(yōu)化配置的方法,全書是工具價值、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結(jié)合,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中探索方法路徑與保持社會道德范式的結(jié)合。
胡線勤:獲得自我的人生積淀
(中國報業(yè)雜志社社長、總編輯)
當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思潮、新思維波濤洶涌,一些改革開放尚處于深水區(qū),許多矛盾呈現(xiàn)出來。在時代發(fā)展下,現(xiàn)實常發(fā)出嚴峻挑戰(zhàn),不僅剛邁入社會的青年人比較迷茫、動搖,多年沉浸其中的社會中堅力量也時時有挫折妥協(xié)之感?!翱梢浴迸c“應該”倡導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主流、倡導人們向善,讓我們感受到守正創(chuàng)新。
詹慧龍:思維范式好、語言表達好、應用價值好
(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農(nóng)村社會事業(yè)發(fā)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這是一本好書。第一是思維范式好,小切口大視野、小詞匯大道理、小故事大智慧,把生活中很多通俗問題,用哲學方法、哲學思維進行深度闡釋,用哲學原理進行科學歸納。第二是語言表達好。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輕松愉悅。第三是應用價值好。本書把哲學問題和生活故事結(jié)合在一起,不僅讓我們懂哲學,更能幫助解決生活中的矛盾。
黃書元:哲學新成果、出版新收獲、讀者枕邊書
(原人民出版社社長兼黨委書記,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人民出版社所有選題均由二十多名專家匿名雙盲投票選出?!犊梢耘c應該》選題在我社獲一次性高票通過,被專家一致看好。它的出版是哲學界的重要成果,是出版界的新收獲,更應成為讀者的枕邊書。讀透了這本書,對走好、走正人生路,在為人處事方面,在工作中、在生活里、在交友時都會有很大幫助。
周洪成:煌煌巨著、嘆為觀止
(勝利油田工會主席)
這部作品是一部新時代的《論語》,是無韻之《圣經(jīng)》、無韻之《離騷》,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能夠讓人立德守正,勇于前行,是哲學生活化的成功典型標本,是從系統(tǒng)方法論出發(fā)、談人生價值觀的煌煌巨著。書中的46篇文章像46顆核彈給人以強大的精神震撼力,在道德的層面激勵人們勇于前行。
相關稿件